九游体育中国田径接力新生代闪耀国际赛场 四项目获东京世锦赛“门票”
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广州5月12日电(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梁璇 林洁)2025年世界田联接力赛于5月11日晚在广州落幕。中国田径队此次派队参加了6个项目的角逐,最终在男、女4×100米接力、男子4×400米接力、男女混合4×100米接力4个项目拿到东京世锦赛“入场券”。其中,两个400米接力项目均刷新全国纪录,为中国田径取得重要突破。
作为今年东京世锦赛最重要的参赛资格争夺战,中国田径队派出35人阵容,其中绝大部分选手均为首次踏上国际舞台,在与世界强队的较量中,年轻队员们敢打敢拼,展现出中国田径新生代的精神面貌,而4张“入场券”也标志着队伍新老交替取得阶段性成功。
首个比赛日,男子4×400米接力预赛中,由梁宝棠、李懿卿、张起宁和付浩然组成的中国队以3分01秒87的成绩打破全国纪录,并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决赛,同时成功获得2025年东京田径世锦赛参赛资格。这是中国队首次获得该项目世锦赛入场券。
“中国在400米这个项目已经很多年没有进入过国际大赛了,作为年轻一代,我们很自豪,不仅帮自己圆梦,也为师傅、师傅的师傅达成心愿。”00后选手梁宝棠表示,这次突破极大地提振了队伍的信心,“让中国400米项目的选手看见了曙光”。
曙光随即再现。5月11日4×400米混合接力第二场资格赛,在男子组比赛中发挥出色的梁宝棠和张起宁火速“支援”,搭档莫家蝶、刘英兰为中国队顺利拿到世锦赛入场券,3分13秒39的成绩也打破了全国纪录。
比赛中,中国队的排名一度跌至第四名,最后一棒的刘英兰奋起直追,最终反超至第三,锁定世锦赛席位。“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,就是希望中国田径400米越来越好。”刘英兰赛后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新一代选手间已经形成了带动效应,“有一个人出来了,后面的人就会看到希望,像点灯一样,一盏一盏地亮起来。”
“我们都是快退休的人了,平常很沉稳,但今天也不由自主高声呐喊。”在中国队教练王光林看来,“突破不是偶然”。据他介绍,自2006年起,中国田径队就开始派遣教练和运动员赴美训练,学习国际上先进的训练方法,“一开始,短间歇200米训练,很多队员连10个都跑不下来。但现在的运动员已经完全适应。”
把优秀的教练和训练方法请进来,让队伍走出去,包括400米项目在内的中国田径迅速接轨世界,进步显著。在此基础上,教练组还创新训练方法,这在新一代运动员身上取得成效,“这次参赛的选手基本是00后,展现了充沛的潜力和发展空间。”中国队教练谭国衡特别提到,这些年轻人身上“为国争光”的信念十分强烈,“拼搏精神是关键驱动力”。
王光林表示,中国400米接力的突破是科学训练、人才储备、信念传承三者结合的成果,队伍已瞄准更高目标,“力争在奥运会上展现中国400米的实力”。
备受关注的男子、女子4×100米接力队的表现,像两个比赛日间的广州天气“阴雨转晴”。首轮资格赛未能直通世锦赛的两队,在5月11日晚进行的第二轮资格赛中,均以小组第一锁定世锦赛参赛资格,而带来“晴天”的是一群“中国速度”的新生力量。
男子4x100米接力首轮比赛,32岁的谢震业与18岁的曾克理、25岁的王胜杰及22岁的陈佳鹏共同出战,谢震业担任并不擅长的首棒。赛后,他坦言:“第一棒和第四棒的角色相对灵活,容错率稍高,而中间两棒作为接力项目的核心环节,需要年轻选手在实战中积累经验、磨合默契,在国际大赛中‘实战’的机会非常难得。”
第二轮资格赛,中国队作出更“大胆”的决定,广东19岁小将施君豪顶替了老将谢震业跑第一棒,18岁的何锦櫶替换了陈佳鹏。“这是我们第一次搭档,也是我第一个国际大赛。”施君豪赛后表示,得知自己要上场时特别紧张,没想到大家跑出了38秒03的好成绩,他向到场观赛的妈妈喊话:“妈妈,我们进世锦赛了,你可以多看一场了。”
“这不是终点。这是新的开始。下次我们要打开38秒。”何锦櫶对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表示,他们从谢震业、苏炳添等前辈身上继承了敢拼、拼搏、坚持不懈的精神,同时作为新生代,他们也更具朝气和敢于尝试的特质,“老大哥们是引路人,带着我们往前走,虽然我们还年轻,但也要做好把接力棒传给更年轻选手的准备。”
女队同样经历着新老交替。首轮资格赛梁小静意外滑倒受伤,20岁小将朱俊颖临危受命,次日她与陈妤颉、李玉婷、葛曼棋携手跑出43秒03的赛季最好成绩,以小组第一成绩晋级世锦赛。
“去年没有入围巴黎奥运会,感到有些压力,今年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,就想拿到世锦赛资格,最终我们做到了。”名将葛曼棋赛后表示,这场比赛给了队伍很大的信心,“说明年轻队员已经成长起来,希望进入接力队的每个人都能有扛起责任的能力和意识。”
“以前觉得自己还是小孩,现在肩上扛的是国家使命。”16岁的陈妤颉近期刚创造女子200米亚洲少年纪录,她向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坦言,从学生运动员一路闯进国家队,最大的变化是自身定位的转变,“之前就觉得自己是青少年运动员,但参加比赛多了,就会有种使命感,感觉自己长大了。”